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电 话:025-89680508、025-89680399
传 真:025-89680508
E-mail:nercnju@163.com
地址:南京大学仙林校区环境大楼A区4楼 
 
     友情链接
 
南京大学
   
南京大学环境学院
   
南京大学盐城环保技术与工程研究院
   
南京大学常熟生态研究院
   
江苏南大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南京环保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中心动态


国家工程中心基地举行2023届“扬子江菁英计划”研究生毕业典礼
 

为全面回顾与展现“扬子江菁英计划”三年工作成绩与亮点,5月23日,国家工程中心基地——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举行2023届“扬子江菁英计划”研究生毕业典礼,国家工程中心主任李爱民,扬子江中心党委副书记杜新江,副主任孙安,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王敏、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谢婧婧等合作高校代表,以及“菁英计划”部分合作新型研发机构代表出席了典礼。

活动现场,南京资源生态科学研究院院长朱立新与南京大学江宁环保技术创新研究院总经理梁英分别作为联合培养平台代表发言,他们表示“菁英计划”不仅创新了研究生产学研协同培养体制机制,同时还有效促进新研机构自身的科技创新与人才队伍建设,推动了技术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示范工程,见证了研究生与新研机构的共同成长与发展壮大。

王敏副院长和谢婧婧副院长代表联合培养高校发言。两位院长对“菁英计划”服务人才培养和产业创新的模式十分认可,并表示“菁英计划”紧扣国家创新人才需求,通过培育青年科技人才为高校相关新研机构赋能,在专业实践中攻克项目难题,在成果转化中实现科技创新,不仅提升了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的契合度,也支持了高校人才培养和相关新研机构的发展,更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随后,中心党委副书记杜新江、副主任孙安分别为优秀毕业生颁发荣誉证书。王敏副院长、谢婧婧副院长分别为毕业生颁发结业证书,并合影留念。来自不同合作高校的优秀毕业生代表们分别发言,回顾了充实与丰硕的实践项目经历与成绩,表达了参与联合培养所收获的成长和感悟。

   李爱民教授发表毕业寄语,他向毕业生们表达祝贺,向提供实践条件的联合培养平台,以及努力工作、辛勤育人的学术导师、实践导师表示感谢,同时也对毕业生提出了三点期望:一是要处理好人与自身的关系,即“心态”,要敢梦敢想、勇于拼搏、坚定信念;二是要处理好人与社会的关系,即“世态”,要以感恩之心对待社会,要融入团队,并将个人事业与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紧密结合起来;三是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即“生态”,要站在时代的前列,顺势而为,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卡脖子技术攻关以及美丽中国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合影_微信.jpg

 


版权所有:国家有机毒物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